湘江高端学术论坛:北京大学杨汝岱教授来院讲学

12月12日上午10:30,我院于三教101学术报告厅举办了湘江高端学术论坛暨立言讲坛第162讲,教育部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受邀作了题为“全球化与发展战略”的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刘友金主持讲座,图书馆馆长颜剩勇、院长潘爱民、院党委书记叶文忠、副院长曾世宏、张志彬、戴魁早、张松彪,以及学院部分老师及在读硕博士生出席了学术报告会。

杨汝岱围绕“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战略选择”、“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全球化变局”、“新发展格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六个方面展开论述。他首先指出,开放是推动传统农业社会迈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最深层原因。他认为经济发展仍然可用斯密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市场规模扩大促进分工进而推动技术进步,最终带来经济增长。在这个“斯密循环”的持续运行中开放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它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他强调,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开放度极低导致无法参与国际分工,由此产生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进而必然出现严格的价格管制。可见,更高水平的开放对于今天的中国意义重大。

同时,杨汝岱从进出口规模、进口关税税率、外商直接投资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且从多维度立体开放体系的示范与集聚效应、国际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FDI的干中学效应等方面分析了开放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及我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指出过去以禀赋为基础的分工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在当前资本对劳动替代的趋势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制度和科技领域才是全球竞争的主战场。一项好的制度安排应该具有稳定预期的功能,科技创新也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否则长期投资和技术优势无法形成。同时,他还指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寻找新动能,需要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确立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我国的明显优势就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但也应该做到克服地方保护、降低内贸成本,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他还特别强调,我国在推动更高的水平的开放中需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采取合适的国际战略。

报告结束后,杨汝岱与学院师生就国际贸易、新发展格局等当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所关注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充分交流。

f831168192de4585859cad99441241c0.jpg

2119c241b1d14146a2f3f6f325346f42.png

471c8c08777440c49dcad8070480f3a1.png